透明质酸钠原料供应商安华生物计划在新三板董事会重新上市。 10月2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山东安化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化生物”)公告称,公司股份公开转让并在全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已获得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联交所的批准。本次上市的安化生物股份总数约为76,305,100股。毛利率持续下降,今年1-4月下降至34.73%。官网信息显示,安化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专注于生物活性物质、原料药、医疗美容器械和功能性护肤品的研发和生产。同年7月,公司成立安华生物科技滨州工厂。第一个阶段2012年3月建设完成,正式开始透明质酸钠生产。目前,安华生物主要从事透明质酸钠原料、透明质酸衍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安华生物第一次进军资本市场。 2015年6月8日,公司新三届董事会增补名单。 2021年7月,因主动向全国证券交易所退市申请而停牌。同年8月,Shinzo董事会将公司退市。 安华生物在其正式转让声明(申请草案)中表示,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透明质酸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原材料产品的经营模式与华夏的类似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制造商在透明质酸钠原料产销量中已占据全球80%以上。安华生物正以“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创新供应商”为目标,逐步提高出口销售比例。 图片/安华截图 Bio的公开转让程序(申请草案)。从业绩来看,安华生物预计2023年、2024年、2025年1-4月分别实现营业利润9809.18万元、1.14亿元、4906.94万元。该公司指出,2024年较2023年增长16.34%主要是由于 致力于发展公司的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器械产品业务。与营业利润相比,安华生物的净利润波动较大。网各报告期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248.82万元、人民币512.2万元、人民币164.18万元。其中,由于研发成本及费用增加,202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降58.99%。 在净利润承压的同时,安华生物还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2023年1-4月、2024年、2025年毛利率分别为51.88%、40%、34.73%。安华生物表示:“毛利率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毛利率较低的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占比逐渐上升。”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议价能力受到影响、人员成本等成本大幅增加或对业务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e. “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有效应对上述因素的负面影响,则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进一步来看,安华生物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其原材料透明质酸钠。各报告期,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单价下降以及生产人员增加,原材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3.49%、46.49%和35.59%。功能性护肤品全部外包,仅占营收的1.77%。按业务板块来看,安华生物的收入主要来自原料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医疗终端产品等业务。 根据正式转让说明书(申请草案),安化生物在专注原料业务线的同时,正在产业链上进一步拓展,并凭借其独特的原料规模和成本优势GE开发一系列功能性护肤品,满足消费者日常护肤需求。其中,该公司的SHICORE品牌包括溶液、面霜、乳液、面膜和一次性眼镜。涵盖口罩、气雾剂等品类产品。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紫客颜已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零售店,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以杭州紫科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紫科研)经营的“紫科研旗舰店”为例。截至撰写本文时,该商店拥有大约 29,800 名粉丝。店里最畅销的产品是强效保湿精华喷雾,预折价为59元/100毫升,已有超过2000人购买。玻尿酸小分子水面膜仅86人下单,该款面膜在该店畅销贴片面膜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照片/截图安华生物公开转让程序(申请草案)。数据显示,安华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2023年1月至4月、2024年、2025年的营收分别为580.9万元、906.1万元、8.70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91%、7.94%、1.77%。安华生物坦言,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比较小。他还指出,功能性护肤品主要由子公司杭州紫客颜经营。 2024年和2025年1-4月收入占比先升后降。今年1月至4月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公司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将逐步减少推广自有品牌的投入,导致收入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以下因素“投入大量营销费用却没有开拓市场”,功能性护肤品成本占安化生物营业成本的比例也从2024年的10.82%下降到2025年1月至2025年4月的0.93%。安化生物表示,目前功能性护肤品的商业规模较小,建设内部生产线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所有功能性护肤品公司的皮肤都进行外包,以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妆品制造行业的产能并实现高效率。实现创收。另外,根据正式划转指令(申报稿),各报告期末,安华生物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304.6万元、4787.85万元、6012.35万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19.73%、25.17%、31.18%,呈增加趋势。该公司表示,其库存将未来随着业务的扩展,我会进一步扩展。 “未来,如果市场出现重大负面影响导致客户需求减少,企业将存在库存结余、库存价格下跌的风险。”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政 编辑 杨繁芳 编辑 穆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