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科技面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注册产品抽检不合格等多重危机。 11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深圳市兰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亭科技)注册生产的一批“顶级抗皱紧致舒缓喷雾精华水”因细菌菌落总数超标而被列入质量检验“黑名单”。 质量控制“天翻地覆”,注册化妆品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48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知(2025年第41号),在2025年全国化妆品抽检工作中,自治区药品检验所Z广西黄等部门共抽检48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旗下拥有千百黛、康之本、维蒂娜等品牌,涵盖护发素、精华液、面膜、精华液等品类。 48批次不合格化妆品通报照片/截图经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300ml批次“顶级抗皱紧致舒缓喷雾精华水”菌落总数检出不符合规定。检测结果为1.7×103 CFU/ml,监管要求≤1000 CFU/ml。图片及截图来自国家通用化妆品注册信息平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询问国产普通化妆品注册信息时发现,该号产品注册号为“粤G化妆品网注册号2024141042”,注册日期为2024年4月6日,申请人及生产企业为深圳市兰亭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细菌菌落总数是指每克(per g)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毫升),特定条件下的样品量。它表明产品的细菌污染程度,是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指标。如果皮肤出现小破损,使用含有过多细菌的化妆品可能会导致感染和炎症。正常情况下,化妆品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会超标。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恶劣、包装消毒不彻底或原材料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微生物才会生长繁殖。 《化妆品安全技术标准(2015年版)》明确规定了化妆品中细菌总数的限量。其中,总数为眼、唇、儿童化妆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500 CFU/ml(g),其他化妆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 CFU/ml(g)。 通知指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责令北京、辽宁、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及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的注册人、申报人、合同生产企业等进行调查,责令相关企业采取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和自查整改。 针对注册化妆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北京贝壳财经报记者多次致电兰亭科技,但截至发稿时,电话无人接听。 上半年公司由盈转亏,营业收入电商业务下降15.81%。官网信息显示,兰亭科技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为保健品的研发、生产、经营和销售,以护肤品为主。 2014年8月,兰亭科技纳入新一届第三届董事会。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以自主研发、生产的中高端护肤品为主。主打品牌为LANTERN,产品包括面霜、精华液、面膜等。但这家曾经被誉为“国货之光”的老牌企业却面临着销售额和净利润下滑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兰亭科技营业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9.08%。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6.97%下降至5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290.00元,比去年同期的114.65万元有所下降。 分产品看,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护肤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8.68%至965.621万元,毛利率70.87%,较上年下降2.81个百分点。保健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是由于子公司兰亭护肤保健品销售额减少所致。减少75.19%至126.53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00.42万元,同比下降21.33%。化妆用品、沐浴用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16.94%至1703.85万元和2329.83万元。从渠道来看,兰亭科技在国内市场以线上为主要渠道。今年上半年,电商业务收入970.61亿元,同比下降15.81%,运营成本也下降编辑了 1.9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营销渠道发展越来越快,线上线下化妆品零售渠道的竞争持续加剧。”兰亭科技在半年报中强调了线上渠道的重要性。 “如果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模式继续高速发展和演化,而公司未能抓住前一个过程中的发展机遇,将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和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在战略层面,兰亭科技聚焦“双转型、三大突破、四个定位、新高度”,计划最终成为“全球医疗行业的国际化数字公司”。该公司声称自己研发和生产产品,主要是中高端护肤品,但其研发投入与销售费用相比一点也不高。在今年上半年,朗廷科技研发费用为690.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6%,研发费用率约为4.89%。同期,公司销售费用率达到46.54%。图片/兰亭科技半年报截图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兰亭科技的现金流状况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今年上半年期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2.39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8.37万元,同比下降8.61%。上半年末,短期贷款余额4,491.1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9.14%,占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0.15%上升至15.53%。主要原因是“因业务需要银行贷款增加”。北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政 编辑 杨娟凡 编辑 穆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