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责令8家平台企业联合发起并签署《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自律协议》。图/IC Photo 未来,不法食品企业在网络平台上“游击战”会变得更加困难。据央视新闻11月7日报道,为强化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构建安全的网络食品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责令8家第三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企业联合启动并签署《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自律协议》。本文从六个主要方面聚焦当前网络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以期加强平台企业食品安全自律管理。其中,他们共同打造制定网络食品生产销售“黑名单”,防止相关方更改账号重新上网,并倡导平台间信息共享和限制,实现“一次违规,限制全网”等担忧。随着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但由于网购平台的分散性,各平台各自负责运营,信息无法共享,平台间更难以形成统一、有约束力的规则。这导致不少不法商户将网络平台视为“游击战场”,进行“一次性交易”。账户在平台上被处理然后快速改变“位置”并重新连接的情况并不罕见。此类问题的存在不仅让消费者难以重视,而且还增加了可见监管相关卖家的难度。毫无疑问,这一条约的签署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的问题。当“黑名单”跨平台共享时,“攻一站、限全网”的跨平台限制机制,将让不法企业最大限度地阻止人们切换平台、重新进入市场。这一举措直击网络交易带来的复杂风险,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又节省了监管资源。这也提高了日常平台管理的效率。想象。当“黑名单”共享时,大大降低了不同平台恶意卖家的试错成本。如果平台确定交易者有问题,它可以阻止他们的访问级别。长期来看,不法经营者“死灰复燃”带来的经营风险将不可避免减少,优化平台商业生态。事实上,这个条约的缔结甚至可能具有“指导作用”。从平台覆盖范围来看,我们签约的8个平台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无论用户规模还是市场份额,这些平台都在在线食品商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些做法将很快在行业内发挥示范作用,并吸引更多中小平台的参与。当跨平台执法机制成为行业标准——“一处违法,全网受限”——最终受益者将是所有消费者。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还需要明确“黑名单”的认定标准和终止机制,以保证相应规则的公平透明,防止被认定。规则不明确的问题。否则,某些法人实体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因此,在认定“黑名单”时,一定要坚持谨慎原则,尽量不让坏人逃脱,也不误伤好人。此外,还需要完善平台间数据交换的隐私保护机制。还应该看到,这个《条约》只是体现了行业的自我约束。为确保不成为“纸质协议”,市场监管部门必须通过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平台进行监管,落实相关内容。只有通过法律,才能形成共同治理的格局,从根本上保障网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平台经济健康长期发展。撰稿/编辑:苏诗意(媒体人员)/校对:何锐/张艳君